中新社北京5月10日电 题:“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
作者 李一凡
中欧班列被誉为“钢铁新丝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项重要务实合作举措。自2011年以来,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3557列;国内开行城市达27个,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8个城市,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欢迎。
今年4月20日,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国、波兰、俄罗斯七国铁路部门正式签署《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这是中国铁路第一次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铁路签署有关中欧班列开行方面的合作协议,“钢铁驼队”步伐愈加有力。
资料图:中欧班列(南京—莫斯科)首开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义乌——货类最多、范围最广
义乌西站是中欧班列(义乌)的起点,这是浙江至欧洲的国际贸易大通道,也是到达境外城市最多的中欧班列。目前分别有欧州方向的西班牙马德里、俄罗斯、白俄罗斯、拉脱维亚、英国伦敦,以及亚州方向的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等共8条营运线路。
中欧班列(义乌)也是运送货物品类最多的中欧班列。地处华东地区的浙江义乌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重要的国际贸易窗口,有180万种小商品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自2014年11月18日首趟中欧班列(义乌至马德里)开行以来,中欧班列(义乌)以其货源支持强劲、通关高效便利、产品辐射范围广等特点,为义乌小商品贸易搭建了“卖全球、买全球”的大平台,开辟了一条出口欧洲的安全、高效、便捷的全新物流通道。
武汉——“私人订制”、冷链运输
2016年,由武汉发往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开通了“私人定制”铁路跨境货运服务。首位享受“私人定制”服务的用户是一位前往荷兰定居的新移民,他运送的是自己的婚纱照、窗帘、儿童玩具等个人物品。半个多月的时间,这些家当就从武汉运到了欧洲。
在此之前,中欧班列运送的货物以工业产品居多,目前酒、奶粉、小商品甚至个人物品等普通消费品越来越多。中欧班列(武汉)逐渐“放低身段”,从为大型制造企业提供专列服务开始,直面中小企业,未来还将为小微企业、跨境电商乃至个人提供拼箱服务。
2016年起,中欧班列(武汉)开始采用冷链技术,确保列车虽然经过高温和极寒地区,但始终保持恒温恒湿。班列将俄罗斯的液态牛奶、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从产区直接运回武汉,首次开启了液态牛奶、葡萄酒的跨国铁路运输。
资料图:3月1日下午,搭载着41个集装箱货物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从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驶出。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成都——联运品牌、三线格局
随着成都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由成都铁路局、成都市政府等联合推出的中欧班列联运战略合作品牌,通过覆盖沿江、沿海城市,迅速搭建了以成都为中心面向全国、辐射欧洲的货物发运平台。
这种“铁铁联运”的模式解决了多地间的运输时效难题,保证中国各地商品集散成都后能在最短时间内发运出去,完成接续难题的“最后一步”。
今年,成都出发的中欧班列“铁铁联运”还将覆盖青岛、天津、日照等地。另一方面,参照国内互联互通模式,中欧班列成都始发的欧洲终点站也从原来的波兰罗兹延伸至德国汉堡、杜伊斯堡、纽伦堡,荷兰蒂儿堡以及意大利米兰等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中间主干、两头集散的运输网络。
借助中欧班列,成都对外经贸触角正辐射中亚乃至欧洲全境。今年成都将开行国际班列1000列以上,到2020年还力争将中欧班列开行量增加到2000列。
新疆铁路——集结中心、“黄金”口岸
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投运以来,新疆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数量逐月攀升,在2016年11月实现了每天一列的常态化、规模化开行。今年2月25日,班列开辟了自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的新通道,进一步压缩了运输时间。
如今,新疆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精深化工、新型能源等优势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并与亚欧地区具有一定的结构互补性,为中欧班列在乌鲁木齐集结并实现规模化、常态化开行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在全疆9个大型进出口企业建立揽货点,并不断拓展合作范围。部分贸易商由内地采购转为新疆本地采购的方式,降低了采购成本,也对新疆经济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的过货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陆路口岸第一,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通道和集散地。满载着中国各地矿物建材、工程机械、轻工业产品、电子产品的国际班列沿欧亚大陆桥穿越亚欧大陆腹地,最终抵达中亚、欧洲、非洲;与此同时,来自中亚、俄罗斯的石油、矿石、钢材等,也经由此日夜兼程运往国内。随着“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国际联运货运列车繁忙地奔驰在亚欧大陆腹地,阿拉山口也成为1200多列国际货运班列驶出中国的最后一道关口,成为中国通往欧洲市场的便捷通道。(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