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专栏 > 正文

古老长城的凄凉晚景

[2016-02-19 11:53]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admin  阅读量:5481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由于自然风化侵蚀,人为无知破坏,文物保育措施缺失,中国古老长城已有近三成被毁。作为中华民族古老历史的象征,长城,在走过了两年多年后,可谓晚景凄凉。...
        导读:由于自然风化侵蚀,人为无知破坏,文物保育措施缺失,中国古老长城已有近三成被毁。作为中华民族古老历史的象征,长城,在走过了两年多年后,可谓晚景凄凉。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当年香港歌手张明敏首届春晚的一曲《我的中国心》,让国人热血沸腾。
  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那些长城那些黄河还好吗?
  近日,有报道称,由于自然风化侵蚀,人为无知破坏,文物保育措施缺失,中国古老长城已有近三成被毁,文字砖被被盗更是猖獗。
  长期以来,部分地方的古长城地处荒芜,无人监管,状况堪忧。古长城修筑年份久远,长期自然风化和风雨侵蚀让墙身受损,出现很多大洞;野生的草木更是撑坏墙砖,撕裂城墙,若遇上大雨,城墙极容易出现坍塌。
  2012年,中国文物局发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成果显示,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现今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按照此前测量的数据,明长城全长8851.8千米,包含2000多千米的天然险作为天然墙体,以及长度为6259.6千米的人工墙体。而在这6200多千米的人工墙体中,目前只有513.5千米保存较好,保存一般的有1104.4千米,较差的有1494.7千米,差的则有1185.4千米,已消失的则达1961.6千米,约长城总长的3成。
  2014年中国长城学会的调查显示,长城的保育状态依旧不容乐观,令人忧虑。特别是明代长城,由于明长城沿线县市众多,保护力度不一,总体而言仅有8.2%的部分受到较好的保护,而74.1%的情况较差,甚至大部分地面上的墙身毁坏殆尽,只剩下基础部分。
  由于文物保育意识淡薄,早年长城沿线的部分村落的村民会拆下长城砖块来修建房屋。经过宣传和教育,保育意识加强,如今拆砖建房的现象减少。但是在文物市场以数十元贱卖文物价值高长城文字砖的情况还时有发生。现今兴起的野外长城旅游热,游人造访野外长城,频频踩踏使墙砖松动甚至脱落,加速了长城的损坏。
  尽管早在2006年中国已颁布了《长城保护条例》,但是缺失足够执法者和具体的执法方案,该条例沦为“一纸空文”没有发挥出长城保育的功能。既缺人手,又缺财政援助的长城保育单靠文物部门以及地方财政的支持难以真正起效。
  中国长城保育问题已经存在多时,到底是段落保护还是全程保护,是维持现状还是修复原貌等都暂无统一意见。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古老历史的象征,在走过了两年多年后,可谓晚景凄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